這是我第一次和藝術家 陳禾云接觸,看到她的作品時覺得風格很特別:風格宛如中式的山水畫,畫作頗細膩且極富內容,讓人很想一探究竟。

陳禾云

陳禾云 藝術家的第一次個人展覽於2021年4月11日到4月24日辦在高雄師範大學的藝創基地,與李宜庭一起展出雙個展。(點我看李宜庭個展

陳禾云

現場布置得很特別,海龜/神話/民俗,三者相扣。

陳禾云

未定的棲地島:本次個展的命題來自於陳禾云反覆做的夢境中一直未到達的彼岸,反觀人生就像是一場儀式,透過不同階段的過渡,移動到下一個 年齡心智 、求學地點、工作崗位 …從一段經歷過渡到下一個經歷 、生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場域、時間中漂流與轉換。

陳禾云

禾云在創作中,試圖抓取關於自我鄉土中的風景地貌、神話意象、民俗符號與生命記憶作為乘載創作的敘事特質,以達爾文式的生物考古調性揭示生命物種在演化脈絡中的時間感來探討我之於物種和土地之間的連結,進而建構虛擬心土場景的閾限狀態。

陳禾云

陳禾云,1995 年出生於台南, 2018 年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目前居住、創作於台南 及 高雄 。作品主要以平面繪畫為主,個人創作試圖回溯關於家鄉地景風貌、鄉土記憶與個人生命經驗,結合儀式中的過渡狀態與生物演化脈絡塑造鄉土映照心土的感知過程。

陳禾云

特別的是,陳禾云的作品是透過「原子筆」的日常性與易控性作為畫面主體的描繪媒材,看著一幅幅細膩的畫作,竟然是用原子筆畫出來的,平均一幅畫要畫上數個月的時間,不得不佩服禾云的耐心和細心。

陳禾云

這次展出的作品,藉由 台南鯤鯓意象、乞龜信仰與府城傳統民俗做十六歲來講述禾云所感知在儀式過程中所帶來的中介感受,以主體物在原有構造上的型變、拉伸、堆疊來模擬閾限裡的視野景觀。

陳禾云 未定的棲地島

畫家:陳禾云 未定的棲地島 1 - 西元2020年作

這系列的作品是有一次禾云與家人從廟宇請回平安龜的經歷,進而探討乞龜文化。乞龜為閩南特有民間習俗,早期民生蕭條,廟宇會於元宵節(上元節)期間,提供平安龜供民眾向神明乞求回家,祈願家人一整年平安順遂、財運亨通。若今年可以順利的度過年關,隔年民眾就要還一隻更大的烏龜給廟方做答謝。

陳禾云 未定的棲地島

畫家:陳禾云 未定的棲地島 2 - 西元2021年作

烏龜系列用藍色做主調是因為藍色是象徵海洋,而在西方國家藍色是一種很接近神明、神聖、神秘的顏色。禾云將此幅畫的重點主題(烏龜)用藍色跳脫出來。

image

畫家:陳禾云 未定的棲地島 3 - 西元2021年作

這系列的作品靈感來自於陳禾云從國中、高中時,反覆做的一個夢。夢境裡禾云走在海岸邊,她只知道地點是在台南,但是不知道在台南的哪裡,走著走著,每次都沒走到盡頭就醒了。此幅畫故意呈現一種未完成的狀態,就像她的夢境一樣,還沒到終點突然就醒了。

陳禾云 鯤島之子 安棲之嶼

畫家:陳禾云 鯤島之子 安棲之嶼 - 西元2020年作

大學時,禾云曾經畫了一些跟鯨魚有關的作品,當時單純只是覺得喜歡鯨魚而畫。直到碩班的時候,有一次老師點出:禾云妳畫的鯨魚是不是跟台南的鯤鯓有關係?她才發現,或許是她的潛意識讓她對於台南還有鯨魚有這樣的連結。台南早期很常有鯨魚擱淺,雖然她不清楚造成擱淺的原因,但她很喜歡一個生物學演化的說法:鯨魚以前是生活在陸地上,有長腳的四隻腳動物,但後來因為生存危機而到海洋。而現在鯨魚可能是受到神諭的召喚,想從回陸地上的生活。禾云用大鯨魚來比喻台灣島,自己是台南人,就像是鯤島裡面出生的孩子,以此命名鯨魚系列的作品。

陳禾云 鯤島之子 浮游

畫家:陳禾云 鯤島之子 浮游 - 西元2020年作

禾云做畫的媒材很特別,底板選用棉麻布料繃在裱板上,再拿原子筆來做畫。黑色的部分是使用水性原子筆,其他的彩色是用壓克力顏料。她說,嘗試過一些媒材後,覺得用原子筆做畫很順手。

陳禾云 鯤島之子 神諭

畫家:陳禾云 鯤島之子 神諭 - 西元2020年作

此幅畫是鯨魚擱淺的延伸,記得在2004年時,台南有一隻抹香鯨擱淺,因身體中的腐敗氣體過多而爆炸,此事件似乎是傳達了一些訊息給人類。此畫中的煙霧模擬爆炸時前的氣體,象徵著人們透過燒香的方式來傳達訊息給上天。

陳禾云 鯤島之子 迷航

畫家:陳禾云 鯤島之子 迷航 - 西元2020年作

這幅作品有兩隻很可愛的抹香鯨,也是呼應鯨魚擱淺的問題。

陳禾云

畫家:陳禾云 深時蔓生 1 - 西元2021年作

這系列的作品是用紙凹版的方式呈現,紙凹版畫是利用紙雕的方式,在厚紙板上雕刻出凸版的效果,進行印版。

陳禾云

畫家:陳禾云 深時蔓生 2 - 西元2021年作

這幅畫是在說烏龜的演化,早期的烏龜是沒有殼的,殼是從腹部長出來,很有趣吧!

陳禾云 深時蔓生

畫家:陳禾云 深時蔓生 3 - 西元2021年作

這系列的作品,表現的很像考古畫的樣子,很有主題性。

陳禾云 石中羽毛

畫家:陳禾云 石中羽毛 1 - 西元2021年作

在台南,有一種為閩南人的成年禮習俗,叫做「做十六歲」。要去躦一個神民的轎子,上面是七娘媽,是專門保護小孩的神明,鑽過轎子後才代表形式上的成年。在躦轎子的過程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出鳥母間,故此畫象徵的鳥母的形象。

陳禾云 石中羽毛

畫家:陳禾云 石中羽毛 2 - 西元2021年作

靈感來自始祖鳥的過度化石:當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時,化石記錄本身並不為世人所熟知,更勿論過渡化石。因此達爾文曾說過渡化石的缺乏是其理論最大的弱點,但同時他也認為這可以用地質記錄數據的缺乏來解釋。 實際上後來其反對者也用這「缺失的一環」來攻擊達爾文的學說。 然而在《物種起源》出版之後兩年就出土了始祖鳥的化石,而這一化石被認為是恐龍向鳥類演進的重要過渡化石。

image

畫家:陳禾云 石中羽毛 3 - 西元2021年作

化石讓我們知道祖先和現在的關聯性,沒有人知道始祖鳥到底長怎樣,但我們可以透過鳥類的樣子,去揣測始祖鳥的型態。

陳禾云

此系列的畫作小巧精緻,好適合當客廳裡的壁畫喔~

陳禾云

↑ 與指導教授李錦明合影

陳禾云

↑ 與楊明迭教授合影

image

 

禾云的作品充滿濃濃的神話氣息,每幅畫作背後的故事都很有趣,很貼近台南的文化和習俗,更是讓我重新認識台南呢!

若還想看更多她的最新作品,請追蹤:陳禾云個人IG

陳禾云

arrow
arrow

    Aria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