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著迷於學習心理學,前陣子在台灣大學的網站上看到開放式課程,於是最近開始了趙儀珊老師的普通心理學課程,但因為是全英文上課,很多專有名詞,這門課還不是那麼容易寫心得XD

上課之餘也順便看了些其他的開放式課程,剛好看到愛情社會學,實在很好奇台大的老師會怎麼討論兩性相處的議題呢?而這樣的課程教育真的能讓我們的感情生活健康和幸福嗎?

孫老師是一個很幽默的人,課堂中充滿了各種笑話,於是我把這堂課拿來當成下班後舒壓的輕鬆課程。老師用很多生活中的案例來解釋課程中出現的各種名詞或情境,內容有包含了很多老師對於日常生活或對於社會現狀的想法和反思,我覺得很棒的就是老師會把社會中的狀況拿來反思然後試著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雖然不一定可行XD),但也激發了我更多對這個社會的想法呢!到底什麼才是健康的愛情關係?又或是什麼才是你想要的愛情?很多人沒上課前都不會認真去思考這些問題,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不開心,而老師很厲害的地方就是:很常把一些煩惱換個思考方向,就會釋懷了!

老師上課也有讓同學寫字條問問題來討論.我對其中一段特別有印象的是:老師常常說我們人就像是一顆鑽石,有很多的切面,而什麼才是適合我們的人呢?就是要找你最大切面和互相輝映的人。有一個學生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我現在找到一個很適合自己的人,但是之後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和自己更多切面一樣的人的時候怎麼辦呢?選擇自私還是可能更好的未來呢?

老師的回答是:別忘了,你的切面也都會改變呀,我們人一直都在改變的,或許你以前喜歡那個人的那些特點是你20歲的時候喜歡的,但現在你的想法已經改變了你喜歡的特質是另外一種了,承諾沒有了,你們雙方開始須要考慮這段關係是否繼續呢?你覺得留下來是自私還是追求你喜歡的是自私呢?追求自己喜歡的的確有點自私,但留下來可能是怯懦或是欺騙,因為你的心已經不在這了。選擇自己更好的未來還是不變的責任和承諾呢?在學愛情的三角理論的時候,我們知道愛情的三元素必須包括:激情/親密/承諾,如果只剩下承諾的愛情叫做空洞愛,你必須問問自己,對於這樣的選擇是否無怨無悔?承諾和責任的確不容易,但也不代表你都不離開就是信守你的承諾,責任不是你不去改善兩人的關係而死守在那裏。

孫老師一直教給大家一個觀念就是:平等對待,共同奮鬥

至於課程講義內容,其實很多都是名詞的解釋和定義,例如愛情有分五種類型:肉體愛、遊戲愛、瘋狂愛、同伴愛、實用愛。還有愛情裡面的依附關係,如: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這些,都是老師會在上課的過程中跟你做解釋的,但我覺得這門課對於這些定義的內容並不會講的很深入,都是點到為止,老師主要陳述的還是以實例做說明,還有對於社會狀況的探討。如果想深度探討這些學術上的內容,會建議從心理學的書籍去閱讀可以更認識。依附關係的章節老師有講到安全型依附和逃避型依附等關係:如果你的父母親感情不好,從小你做為一個小孩你都會有意無意的學到:其實你最親愛的人彼此是不親愛的。你沒有學到什麼叫做愛,什麼是情感的回饋,如果你的父母是分居的,你學到的東西就更少,如果在同一個屋簷下彼此關係是冷淡的,那你學到的就是負面的東西。我們大部分的人,不是你的問題,是你爸媽教的。同理,我不希望你將來造成另外一個小孩的不幸,你可以用你的意志力量去轉變這種情況,你的爸媽或其他人沒有學過,所以他們覺得是正常的,他們也是這樣對待你們,他們會覺得我都可以這樣長大為什麼你不行?可是他不知道他這樣養你長大你可能沒學到東西,或是學到很負面的東西,這是不好的。你上這門課可以學到不一樣的地方,可以讓自己和家人變成更好的人的一個契機。

我覺得這段講的很好,我認為很多的感情狀況都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修復自己和家庭的關係還有自己內心的傷口,每個人修復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人透過閱讀書籍深度的認識自己和自我療癒、有些人透過宗教的力量、有些人透過課程或師長的帶領,而我最不希望見到的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一再的在愛情裡跌倒或是傷害自己(例如:為什麼有些人永遠都是遇到渣男呢?)。其實這是一份很難很難課題,牽扯到太多的面向,而老師透過課程中的小故事來提醒我們怎麼去做判斷或是思考這些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找出自我,還有明白自己的愛情觀。你說上完這堂課難道就可以一帆風順嗎?當然不會,但是至少你知道怎麼做判斷和抉擇。

一段愛情對你而言到底是什麼呢?取決於你的心境:它可以是快樂的,也可以是讓你每天在忍受的。

 

很多事情自己反思以後,才會有所成長,謝謝在我生命中曾經出現的人。

一段健康的關係是需要學習的,每個人學習的關卡和時間都不一樣,這會是一生的學習,且常常是需要有人提點自己的。感謝各個學校現在都陸續開了好多優質的開放式課程,讓一般大眾都能自我提升和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a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